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长津湖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可爱杨根思
位于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于2020年9月重新开放后,新增的千余件文物备受关注。其中,一方刻于1952年的墓碑尤为引人瞩目。它所凭吊的,正是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爆破大王”、长津湖小高岭战斗中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三个不相信”……这位“最美奋斗者”的英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根思 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史料的发掘,一个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杨根思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原来他不太爱说话,却有着勤奋的一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有着真实的一面;他战功卓著,还有着“暖男”的一面……
就像著名作家魏巍所说:“他们(志愿军战士)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杨根思,正是这样的人。
“他不习惯在扩音器前讲话”
杨根思1922年11月出生,1944年入伍,江苏泰兴人。他在长津湖战役之小高岭战斗中,率部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最后只剩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牺牲后,最早安葬在朝鲜。1952年迁回国内,暂厝在丹东市元宝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953年迁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如今,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并展示的正是丹东陵园的墓碑。
收藏于抗馆的杨根思的墓碑。图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方墓碑高95厘米、宽32.5厘米、厚9厘米,上面写着“抗美援朝志愿军连长杨根思之墓”。墓碑右侧,两行小字简介杨根思生平。墓碑下方,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全体指战员立”,日期是1952年10月15日。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与墓碑一同无言诉说英雄事迹的还有一张杨根思的照片、一幅定格他生命最后一瞬间的油画,以及“杨根思连”授旗画面、朝鲜政府授予的“金星奖章”。
照片中的杨根思长得瘦瘦的,瓜子脸,看似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4周年当天,即1957年7月27日,《三毛流浪记》的作者、被誉为“三毛之父”的漫画家张乐平做了颇为生动的描述。
漫画家张乐平刊发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1950年初夏,张乐平作为上海文艺界的一员,去近郊列席20军的英模大会。在杨根思跑向讲台的时候,会场里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杨根思不习惯在扩音器前讲话,他不时在台上走动着。他不善于讲话,更因为有着人民英雄所特有的谦逊,在讲话时显得很不自然,不时地拉着腰带,微昂着头,一边回忆一边讲述。而当他讲到紧要关头的时候,声音洪亮起来,眼睛闪着光,咬牙切齿,好像敌人就在他面前。
不太爱说话的杨根思,有着特别勤奋的一面。1946年2月,他对炸药包产生了浓厚兴趣,认为不会爆破就不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老乡郭福林回忆:“杨根思常常找替代物当碉堡,带一个组练习进攻、爆破,连里常表扬他。”和杨根思一起参军的同班战友陈富文回忆:“杨根思简直入了迷,晚上做梦也是爆破,我与他铺靠铺,晚上都把我吵醒了。”
当时选派人员到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学习爆破攻坚技术,杨根思第一个报名。他倍加珍惜这次机会,掌握了过硬的爆破技术。
1946年10月,枣庄郭里集战斗,解放军首次使用新式炸弹——拉雷。但担任首爆任务的杨根思两次投掷拉雷,都没能成功炸掉敌人碉堡。仔细研究之后,他终于找到问题所在——秋雨使炸弹受潮了。
脱下衣服包好拉雷,他潜至碉堡下,猛拉导火索,成功将碉堡炸得粉碎。这次战斗后,杨根思获授“爆破大王”荣誉称号。
“这下杨根思受罪了!”
生在旧社会,杨根思没有什么读书识字的机会。
1922年11月,他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的一个小村庄,从小父母双亡的他只得给地主家放牛。后来逃到上海找姑母,在一家地毯厂当童工。而他的哥哥早些年也到了上海,在工厂做工,因受到工头的迫害而死。直到1944年参加新四军,杨根思的人生才发生了转折。
1950年11月,已经担任连长的杨根思入朝作战。在全团动员大会上,他立下了“三个不相信”的铮铮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振聋发聩的“三个不相信”,是一位英雄的铿锵宣誓。只是从语句表达上,杨根思的原话似乎并非特别对仗工整,以至于总有些报道误写成“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全军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归来后,在山东兖州为全师部队作报告 资料图
文化水平不高的杨根思,有着特别真实的一面。与杨根思同在20军的周文江记得,1950年秋,在参加华东军区的英模大会之时,4名战斗英雄(杨根思、周文江、陈宝富、毛杏表)文化水平不高,材料和讲演稿都是部队准备的。
开会的时候,宣传科长代替杨根思上台做报告。说了几分钟,杨根思发现很多战斗细节都说得不准确,他忽然冲上讲台,把宣传科长拽了下去:“下去,下去,还是我自己说。”杨根思拿起话筒时,台下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依旧是上文提到的20军英模大会,漫画家张乐平回忆,在大会上,因为听得出神,没有给杨根思画像,觉得很遗憾。第二天,通过组织转达,杨根思答应了。
在一间会客室里见面后,杨根思问:“坐着画还是站着画?”张乐平请他坐着,他就坐下了。站在旁边的同志笑着说:“这下杨根思受罪了!”杨根思立刻回答说:“你胡说,画家辛苦为我画像才受罪,我有啥受罪?”说完他自己也笑起来了。
原来,杨根思个性非常好动。果然,张乐平动笔不到两分钟,就发现他有些不安的样子。因为勉强坚持,额角上都冒了汗了。
张乐平问,是否要休息一下。杨根思一边揩汗一边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因为不愿使他过于难受,张乐平就用速写的形式,赶快完了工,又请他在画上签了名。
不久后,杨根思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张乐平十分悲愤,一直望着杨根思的画像和亲笔签名。“我想到他签名的手,也就是他最后拉响炸药包冲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手。”
“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杨根思就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1944年入伍后,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战斗即手持长矛缴了敌人的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0年9月,这位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与800多名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一道,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1950年,杨根思参加全国英模大会后与战友合影(左三) 资料图
战功卓著的杨根思,还有着“暖男”的一面。他所在的3排9班班长吴春林回忆:“在行军途中,杨根思经常替人扛枪或背包。到了目的地,他还帮大家烧洗脚水。”同班战友陈富文回忆:“在班里,杨根思常替战友挑脚泡。有的战士行军后不想吃饭,杨根思就端饭给他吃。”
入朝以后,每个战士背12天的粮食,子弹带全,手榴弹6颗。当时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大家的棉衣很薄,也没有棉鞋棉帽。已经是连长的杨根思在行军中总是帮大家扛机枪。
老乡郭福林回忆:“宿营时,杨根思只睡两三个小时,一个排一个排地查看,防止战士冻伤。他和通信员甚至把被子撕掉替战士包脚。”杨根思曾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关心爱护战士。”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杨根思就是这样的人。从小就受地主、资本家剥削,他想报仇出气。在组织的教育下,杨根思逐步明白,参加革命不仅是为个人报仇,更是要为天下穷人谋解放。
入朝后的所见所闻激发了杨根思对美帝国主义的战斗意志。杨根思指着村庄废墟和满地遗体对陈富文说:“你看,敌人把这里弄成这个样子,让他们打到中国不得了!我要把他们统统干掉!”
油画《不朽的英雄杨根思》 作者 宗其香。图源:中国美术馆网站
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仅仅两个月后,1950年11月29日,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牺牲时,刚刚过了28岁生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就像邻家大哥哥一样。“我们的英雄——杨根思非常立体、真实、动人,他不光有血性勇敢的一面,也有智慧的一面,乃至可爱的一面。”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动情地说,“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的英雄从未远去,民族血性浩然长存。
(原标题:可爱杨根思)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记者 秦羽 蒙江
流程编辑:u028
标签:
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世界潮|人形AI走上舞台中央——“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在日内瓦举行
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人们对AI的关注度大幅上
6月26日-7月2日中国液化丙烷、丁烷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98.80、89.30点
SHPGX导读:7月5日,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