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添一支“特殊”志愿服务队——辅助性就业,为残疾人打开“幸福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旖旎 通讯员张俊哲
针线盒、手机、水杯、背包,这是袁娟评每次出门时会随身携带的物品。7月28日上午8点半,袁娟评骑着电动残疾车准时前往栖霞区马群街道南湾营社区服务中心,她“上班”的地方正位于该中心一楼——马群街道“残疾人之家”。“我现在是正儿八经的‘上班族’,按时按点到达单位,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袁娟评说,自己就住在附近,路程仅需十分钟,对于这个“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她分外珍惜,所以几乎是满勤。
来到残疾人之家后,袁娟评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见她熟练地拿起绣有古韵花纹的布料,将其裁剪出若干个等大的半圆,再游刃有余地拿起两个半圆进行缝合,眼神中透露出专注。“我喜欢用平针绣,缝合完了再使用打火机将其边缘烧平整,当然也可以选择锁边绣,不过麻烦了些……”正说着话,袁娟评又拿出了配色统一的中国风式样流苏、抽绳和珠子,开始对香囊进行装饰。“像这种尼龙绳,与针线相比,粗了些,不容易穿进布里,咱们用钳子捏着针,在火上烧几秒,再用针在布上戳几个洞,绳子就比较好安装了。”说罢,她又将提前准备好的中药材装进香囊,转而两手将抽绳一拉,一个精致小巧的香囊便制作完成。
“看,漂亮吧!”袁娟评一手提着香囊,一手抚摸其尾部的流苏挂坠,笑得阳光。44岁的她打小儿就热爱手工,因患有脑血管疾病导致腿部残疾后,一直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如今在“残疾人之家”,做着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情,人也变得乐观向上。“一般情况下,我们上班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4点半,中午也有午休时间。弹性制的工作性质,可随时请假。”负责日常管理的专职志愿者贾瑞莲告诉记者,在这里大家均是计件式收入,所以不会产生压力,每天都有近20人来上班,“不便出门的小伙伴,我们还会将代加工的产品送到他家里,帮助其增收,平均每人每月收入达1000元左右。”
7月26日下午,南京“栖栖助残志愿服务队”在该街道“残疾人之家”正式授旗,当天,不少来自南京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还与现场的残疾人朋友开展了掐丝珐琅、扎染等多种传统文化艺术活动。“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正是我们服务队的首批队员。”栖霞区残联教育就业科科长张辉介绍,在区残联的指导下,服务队整合辖区企业、高校、社会组织、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通过社会资本、网络视角解读残疾人辅助体系,逐步构建栖霞区残疾人互助和就业的助残网络,探讨实践社会资本网络视域下助残体系的运作和实现形式。当前,服务队成员已有30余名。
“在服务队的组织下,由爱心企业提供代加工产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社会组织力量共同参与,社区也给予相应支持。”张辉说,服务队面向区内“残疾人之家”提供辅助性就业产品、文创产品开发、残健融合等13大类200余种服务,帮助全区200余名残疾人及其家属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实现就业。“上岗之前,我们还会进行相应培训,并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进行分工,例如:除了相对复杂的香囊制作外,也有一些品牌服饰吊牌、药盒包装等易操作的项目,让残疾人伙伴融入社会的同时,有固定的收入,也能获得价值感。”张辉说。
标签:
相关文章
金融监管总局原则同意这家机构破产;暴雨红色预警继续;今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1020元;台风“卡努”向浙江靠近
交强险作用持续发挥经营总体平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